軸承(Bearing)是當代機械設備中一種重要零部件。它的主要功能是支撐機械旋轉體,降低其運動過程中的摩擦系數,并保證其回轉精度。
按運動元件摩擦性質的不同,軸承可分為滾動軸承和滑動軸承兩大類。其中滾動軸承已經標準化、系列化,但與滑動軸承相比它的徑向尺寸、振動和噪聲較大,價格也較高。
滾動軸承一般由外圈、內圈、滾動體和保持架四部分組成。按滾動體的形狀,滾動軸承分為球軸承和滾子軸承兩大類。
軸承配件專用HD減速機CSG-40-120-2UH(“Bearing”,日本人稱“軸受”)是在機械傳動過程中起固定和減小載荷摩擦系數的部件。也可以說,當其它機件在軸上彼此產生相對運動時,用來降低動力傳遞過程中的摩擦系數和保持軸中心位置固定的機件。軸承是當代機械設備中一種舉足輕重的零部件。它的主要功能是支撐機械旋轉體,用以降低設備在傳動過程中的機械載荷摩擦系數。按運動元件摩擦性質的不同,軸承可分為滾動軸承和滑動軸承兩類
中國是世界上較早發明滾動軸承的國家之一,在中國古籍中,關于車軸軸承的構造早有記載。從考古文物與資料中看,中國最古老的具有現代滾動軸承結構雛形的軸承,出現于公元前221~207年 (秦朝)的今山西省永濟縣薛家崖村。新中國成立后,特別是上世紀七十年代以來,在改革開放的強大推動下,軸承工業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高質快速發展時期。
在十七世紀末,英國的C.瓦洛設計制造球軸承,并裝在郵車上試用以及英國的P.沃思取得球軸承的專利。十八世紀末德國的H.R.赫茲發表關于球軸承接觸應力的論文。在赫茲成就的基礎上,德國的R.施特里貝克、瑞典的A.帕姆格倫等人進行了大量的試驗,對發展滾動軸承的設計理論和疲勞壽命計算作出了貢獻。隨后,俄國的N.P.彼得羅夫應用牛頓粘性定律計算軸承摩擦。
英國的O.雷諾對托爾的發現進行了數學分析,導出了雷諾方程,從此奠定了流體動壓潤滑理論的基礎。 早期的直線運動軸承形式,就是一排在撬板下放置一排木桿。這個技術或許可以追溯到修建吉薩大金字塔的時候,雖然還沒有明確的證據。現代直線運動軸承使用的是同一種工作原理,只不過有時用球代替滾子。最早的滑動和滾動體軸承是木制的。陶瓷、藍寶石或者玻璃也有使用,鋼、銅、其他金屬、塑料(比如尼龍、膠木、特氟隆和UHMWPE)都被普遍使用。
從重載車輪軸和軸承配件專用HD減速機CSG-40-120-2UH機床主軸到精密的鐘表零件,很多場合都需要旋轉軸承。最簡單的旋轉軸承是軸套軸承,它只是一個夾在車輪和輪軸之間的襯套。這種設計隨后被滾動軸承替代,就是用很多圓柱形的滾子替代原先的襯套,每個滾動體就像一個單獨的車輪。最早投入實用的帶有保持架的滾動軸承是鐘表匠約翰·哈里遜于1760年為制作H3計時計而發明的。
在意大利奈米湖發現的一艘古羅馬船只上,發現了早期的球軸承的實例。這個木制球軸承是用來支撐旋轉桌面。這艘船建造于公元前40年。據說列昂納多·達·芬奇在1500年左右曾經對一種球軸承進行過描述。球軸承的各種不成熟因素中,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球之間會發生碰撞,造成額外的摩擦。但是可以通過把球放進一個個小籠里防止這種現象。
17世紀,伽利略對“固定球”的,或者“籠裝球”的球軸承做過最早的描述。但在隨后相當長的時間里,在機器上安裝軸承一直沒有實現。個關于球溝道的專利是卡馬森的菲利普·沃恩在1794年獲得的。
1883年,弗里德里希·費舍爾提出了使用合適的生產機器磨制大小相同、圓度準確的鋼球的主張。這奠定了創建獨立的軸承工業的基礎。“Fischers Automatische Gußstahlkugelfabrik”或者“Fischer Aktien-Gesellschaft”的首字母組合后來成了商標,在1905年7月29日注冊。
1962年,FAG這個商標作了修改并沿用至今,并在1979年成為了公司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895年,亨利·鐵姆肯設計出個圓錐滾子軸承,三年后獲得了專利并成立Timken公司。
1907年,SKF軸承工廠的斯文·溫奎斯特設計了最早的現代自調心球軸承。
軸承配件專用HD減速機CSG-40-120-2UH是各類機械裝備的重要基礎零部件,它的精度、性能、壽命和可靠性對主機的精度、性能、壽命和可靠性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在機械產品中,軸承屬于高精度產品,不僅需要數學、物理等諸多學科理論的綜合支持,而且需要材料科學、熱處理技術、精密加工和測量技術、數控技術和有效的數值方法及功能強大的計算機技術等諸多學科為之服務,因此軸承又是一個代表國家科技實力的產品。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國家為應對金融危機,采取了加大基礎設施投入,拉動經濟發展的積極財政政策。受益于相關行業的發展,軸承產銷迅速擴大,利潤水平得到提升,行業發展明顯加快。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軸承制造行業產銷需求預測與轉型升級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11年中國軸承制造行業規模(年銷售收入2000萬元以上)企業共有1416家企業,全年實現工業總產值1932.11億元,同比增長27.59%;銷售收入為1910.97億元,同比增長30.30%;利潤總額125.23億元,較上年增長為26.54%。
近些年來,世界知名企業紛紛進入中國軸承市場,并建立生產基地,如瑞典SKF集團、德國舍弗勒集團、美國鐵姆肯公司、日本的NSK公司、NTN公司等。這些公司不僅是全球經營,而且是全球制造,他們憑借品牌、裝備、技術、資金和生產規模的優勢,與國內的軸承企業展開了激烈競爭。現今,國內企業主要從事通用軸承的生產,專用和高端軸承生產企業較少,技術還不成熟。因此,國產企業要想與國外先進軸承品牌競爭,甚至超越,還需要在技術等方面經歷很長一段時間的發展道路。
“十二五”期間,國家宏觀經濟政策效果將繼續顯現,國內經濟增長保持強勁,國際市場也將緩慢復蘇,經濟企穩回升勢頭逐步增強。國民經濟的發展將拉動基礎建設的投資,進而推動冶金、電力、建筑機械、建筑材料、能源等行業的發展,同時國家出臺十大產業振興規劃,對汽車、航空、機床、風電等行業的發展提供政策支持,這些行業對軸承的需求也將逐步擴大。此外,國家對裝備制造業的重視以及軸承國產化趨勢日益明顯,我國軸承市場將迎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同時,隨著我國軸承主機行業的發展,軸套的產品結構將發生變化,其高端產品在產品中的比重上升,銷售單價也將隨之提高,預計到2015年,我國軸承產量有望超過280億套,主營業務收入有望達到2100億元,成為全球的軸承生產和銷售基地。
隨著軸承制造行業競爭的不斷加劇,大型軸承制造企業間并購整合與資本運作日趨頻繁,國內優秀的軸承制造企業愈來愈重視對行業市場的研究,特別是對產業發展環境和產品購買者的深入研究。正因為如此,一大批國內優秀的軸承制造品牌迅速崛起,逐漸成為軸承制造行業中的翹楚!